八十三章 偏偏在招聘的时候出事了-《草根飞扬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紧接着,陈思凯出面跟市里面第一建筑公司,省里面的第二建筑公司,两家公司签订了合同,分别支付了三层的预付款,两家建筑公司就立刻开始动工,各种建筑设备开始奔赴荒地,按照徐平安提供的图纸施工。

    之所以有省里的第二建筑公司,这是领导的意思,很多手续都需要省里批复的,周庆亮给徐平安打了一个招呼,这件事就订下来了,图纸是智脑规划的,徐平安到挑选好的地方转悠了一圈,智脑就采集了各种的数据,规划相当合理。

    工地是属于典型的先开工后批复工程,各级部门没有敢来找事的,这是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,大会小会都提到各种文件加快批复事情,谁掉链子就收拾谁,因此各方面的批文也进展速度很快。

    市里面的领导也开始为各种批文奔跑,有些批文是需要国家直属机关批准的,所以,这一次,书记,市长,都已经开始去上级机关活动了。

    不为别的,就为就业,一旦工厂建成,最起码可以提供上万人的就业岗位,这上万人的消费,以及各种配套的工厂的建立,完全可以拉动市里面的经济再上几个台阶,辛苦一点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工厂需要的各种设备,都已经开始下订单了,有些是国内可以生产的,有些是国外的,国外的徐平安都给规定了明确的到货日期,错过了到货日期,必须赔偿。

    这一次设备采购可是真的面向全球,天朝国内,欧洲,RB,美国,俄罗斯,以色列,等等,十几个国家大采购,整个工厂需要的设备真的是非常的多,如果不是有智脑在,徐平安根本就懵了。

    国外的公司有钱就有效率,偏偏徐平安选择的就是效率,虽然钱多花了一点也是值得的,这些公司开始加班加点的忙碌起来,一旦不能按时将货物送到天朝,等待他们的就是违约金,价格可是不菲的,这些公司老板绝不会答应的。

    徐平安在研究所开始了新一轮的面试,来的都是高级人才,都是从事光伏行业多年的人,尤其对国内的光伏企业现状分外的了解。

    最后,徐平安留下了三人,第一个叫韦忠益,曾经在国内排名前三的大型光伏企业担任常务副总经理,经验丰富,可以很快的上手。

    第二个叫韩一平,同样也是国内光伏行业排名前三的大企业高层任职过,经验丰富。
    第(2/3)页